首頁 > 法律專欄 > 家事案件 > 【家暴保護令怎麼申請?流程與證據要點說明】

【家暴保護令怎麼申請?流程與證據要點說明】

分享到
【我不是想離開,是我已經撐不下去了】
——給那些身處家暴或情緒控制中,想逃卻怕反擊的你


•    也許在外人眼裡,你們是一對還算穩定的夫妻;也許你總在說:「我們只是脾氣不合,沒什麼大不了的。」但只有你知道——
那些砸在牆上的杯子、那些翻找手機的眼神、那些反覆的「你離了我會怎樣?」早就一點一滴,把你逼進了沉默的角落。

•    「沒有被打,就不是家暴」?
很多人誤以為,只有被揍、被傷害才叫家暴,但其實,根據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,情緒控制、語言羞辱、經濟掌控,甚至威脅與跟蹤,都可能構成家暴的範疇。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:
他不讓你跟朋友聯絡,連手機也要定時檢查。
他管控你的花費,卻自己花得理直氣壯。
他罵你「沒用」「你根本配不上我」「這一切都是你害的」。
他不打你,但每次你說要走,他就說要傷害自己或威脅要搶孩子。
•    這些不是你太敏感,而是真實的壓迫。你不是誇張,而是正在經歷一種被困住的人生。

法律怎麼保護你?
•    若你遭受的是身體暴力、言語恐嚇、跟蹤監控、經濟控制或性虐待,你可以考慮:
申請保護令(家庭暴力防治法):
命令對方不得靠近你或你的住處、工作場所、學校等。
禁止任何形式的騷擾、威脅或聯絡。
如你有孩子,也能一併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。

聲請暫時監護權、緊急庇護措施:
如你擔心對方在你提出離婚後會激烈反撲,可以同時聲請孩子的監護、暫時安置。必要時,也能安排到安全的庇護中心或尋求社福資源協助
訴訟離婚:
家暴或重大侮辱,依法可作為訴訟離婚的事由。
若你不願再與對方生活,法律可以成為你離開的後盾。

你可以開始準備的事
•    你不需要現在就離開,但你可以慢慢累積安全的力量:
紀錄暴力或控制行為:寫下日期、內容、對話,或保留照片、錄音(如情況允許)。
尋求可信任的親友或專業資源:提前建立求助網絡,不讓自己孤立無援。
備份重要資料:孩子文件、財產證明、身份證件、醫療紀錄——這些會是你日後重建生活的基礎。
與律師私下諮詢:了解你的選項與保護方式,即使還不想提告,也是一種準備。

給你一句話:勇敢,不等於立刻離開
•    勇敢,也可以是慢慢撐下去,慢慢計畫,等到時機成熟,替自己與孩子,開一扇可以呼吸的窗。
•    你沒有錯。你不是脆弱,也不是太軟弱。在情緒控制中活著的人,每天都在做最艱難的選擇:
「要不要再忍一下?要不要今天裝沒事?」這樣的你,其實比你想像的還堅強。

我們不是要你馬上離開,而是想讓你知道:你不是沒有路可以走。
•    如果你現在還無法做決定,也沒關係,當你想說、想問、想了解的時候,請隨時聯繫與我們諮詢。
上一頁
TOP